人民網雄安7月27日電 (劉師豪)“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平時由我照顧,但歲數大了,家里事兒也多,上下學接送不了,作業輔導不了,放學又怕孩子亂跑,可是愁死我了。”在雄安新區雄縣茍各莊鎮馬召村采訪時,村民李紅各對記者說:“如今可不一樣啦,學校開辦了輔導班,有專門的老師負責,連寫作業帶培養興趣愛好,還改掉了孩子一些不良習慣,我這心終于放下了。”
李紅各口中的輔導班,是馬召小學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推行的課后服務,有需求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在放學后繼續留在學校,既能讓老師輔導完成作業,也可以參加特色實踐課程,有效解決了小學生課后“三點半”難題。
“我參加了閱讀實踐課,能看好多課外書,不懂的還可以問老師,通過這段時間,我的知識面更廣了。”李紅各的孫子馬翼澤興奮地說。
雄縣西河大鼓王派第四代傳人趙連方走進雄縣第三小學授課。雄縣教育局供圖
不僅是馬召小學,全雄縣的小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后服務中來。放學后,雄縣第三小學響起西河大鼓唱腔,雄州鎮黃灣小學老師劉佳欣在舞蹈室帶孩子們練習,米家務鎮相莊小學操場上武術老師正在糾正著孩子們的動作……曾經讓家長、孩子都撓頭的“三點半”難題,如今成了孩子每天最期待的歡樂時光。
雄縣第二小學的學生參加腰鼓課程。雄縣教育局供圖
“今年,雄縣政府將解決小學生課后‘三點半’難題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深入調研,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雄縣副縣長章殿棟表示,縣教育部門秉承“公益普惠,滿足需求”的原則,鼓勵各學校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興趣培養,通過開展文體、科普以及戶外拓展訓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消解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又為孩子的幸福童年增加了“溫度”。
昝崗鎮孤莊頭小學學生展示鷹爪翻子拳。雄縣教育局供圖
記者了解到,雄縣開展課后服務有“三大法寶”——抓根本、抓靈魂、抓關鍵。
——抓根本。課后服務的根本是學生。“為了滿足不同階段、不同類別學生的需求,我們制定了‘1+N+X’的特色服務體系。”雄縣教育局基教辦主任左軍介紹,“1”是指確保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解決家長輔導作業難題;“N”是多種場所,各學校充分利用專業教室和雄安地標性建筑,開辟了56類課程空間,從多媒體教室到田間地頭,從建筑工地到雄安站都有學生的身影;“X”是多種服務,全縣共設置了4大類110個子項目,由學生根據愛好,自主選擇。
米家務鎮相莊小學邀請到當地的武術家講授傳統武術。雄縣教育局供圖
——抓靈魂。抓靈魂就是抓傳統文化。“雄縣歷史文化悠久,也是革命老區,所以我們把課后服務落實到本土文化上,在學生心中根植鄉土文化印記,培養愛國愛家鄉的情感。”雄縣教育局工作人員胡泊介紹,雄縣第二小學開發了“雄安小導游”“雄安非遺傳承”“雄安印記”等特色服務課程,讓孩子們了解家鄉進而熱愛家鄉;臨近白洋淀的雄州鎮黃灣小學因地制宜,開發了白洋淀葦編工藝課程;昝崗鎮孤莊頭小學開設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鷹爪翻子拳的課程,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學習、傳承了家鄉文化……
龍灣鎮龍南小學的學生登臺學習戲曲。雄縣教育局供圖
——抓關鍵。課后服務的關鍵,是要有優質、充足的師資力量。雄縣教育局組織各學校開展專業化培訓,打造“一專多能”的課后服務團隊,同時部分鄉鎮中心校通過“走教”實現師資共享。此外,雄縣還積極“引進來”,通過政府“開工資”的方式,邀請各類人才進校園,當地很多非遺傳承人都成為了“特聘教師”;支持學校與公益機構、外地師范或藝術院校合作,鼓勵家長、大學生積極參與,拓展課后服務團隊師資。
通過一系列舉措,雄縣不僅緩解了鄉村小學面臨的師資欠缺,還真正做到了課后服務接地氣、有靈氣、聚人氣,讓家校關系越來越和諧。
“學校課后服務很豐富,現在孩子在學校就能完成作業,回到家有更多時間和我們交流,也可以看看書、鍛煉身體,孩子輕松,我們也高興。”提及課后服務,學生家長張穎臉上笑開了花。
雄縣第二小學學生的剪紙作品(部分)。人民雄安網劉師豪 攝
“3月份全縣課后服務參與教師只有800多人,學生約1.6萬人。到了7月初,全縣119所小學都啟動了課后服務工作,參與教師1341人,受益學生達34313人,真正實現了課后延時服務城鄉小學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章殿棟說:“師生參與數量就顯著增加,足見受歡迎程度。辦實事,就要辦到百姓的心坎里。”
據了解,除雄縣外,雄安新區另外的兩個縣——容城、安新——也正迎頭趕上。官方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容城縣43所小學的17022名學生中,有10118人參加了課后服務,占比59.4%;安新縣116所小學的38821名學生中,有24438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占比63%。雄安新區小學課后服務均實現了“全覆蓋”。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