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共融的淀西明珠——《河北雄安新區寨里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解讀
寨里,地處冀中平原,西望太行,毗鄰白洋淀七大淀之一的藻苲淀,三條河流環抱寨里入淀,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從北宋兵寨到阡陌水鄉、商貿之地,再到紅色革命老區,寨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鄉愁,如今雄安新區的設立為寨里帶來了時代發展機遇,賦予了它新的發展使命。
寨里組團位于雄安新區起步區的西南側,是新區“一主、五輔、多節點”中五個外圍組團之一,將積極承接生命科學與生物等產業,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打造集科技創新、對外交往、康療休閑和搬遷安居功能于一體,與起步區協同發展、景城相融的生態新城組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們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以國際視野下的開門規劃工作方式,高質量編制《河北雄安新區寨里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力求創造“雄安質量”,探索建立未來營城模式,將寨里組團建設為生態優先、宜居宜業、水城共融、綠色智能的淀西明珠。
整體鳥瞰圖
一、生態優先,淀顯城隱,構建藍綠交織、城綠相融、靈動自然的空間格局
依托臨淀濱河生態本底,利用環白洋淀林帶和萍河河口等自然優勢,挖掘周邊歷史人文特色,寨里組團以“城水關系”為主線,形成“鳥進人退、淀顯城隱;聚河營城、古今輝映;水林連淀、城野交融”的總體格局和空間意向。臨淀地區低強度開發,南部生態敏感地區布局尺度適宜的低密度小鎮,營造環藻苲淀優質生態環境。在萍河水口交匯處布局組團公共中心,打造標志性萍河生態休閑水岸,中部水系則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場所。水系綠廊將城市與自然有機縫合,實現城綠相融,形成“兩帶一環、多廊綠網”的生態格局。
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圖
水是原點,也是難點,為更好地實現“水生態、水安全、水景觀”,規劃對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綜合采用“蓄、疏、固、墊、架”等措施,提出了內澇防治、以水定“程”、環寨里生態防洪堤等方案,形成了城鄉一體的區域防洪排澇格局。圍繞環寨里生態堤開展城、水、林、田、淀一體化的空間規劃設計,使生態堤不僅是組團的生態防線,同時成為向市民提供親近白洋淀和自然郊野的公共空間。組團內部的若干處坑塘,則盡量利用水系綠廊進行串聯,因地制宜進行生態恢復和利用,打造特色公共空間。
土地利用規劃圖
二、產城融合,科技創新,構建均好共享的城市生活圈,培育高端高新產業,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新城
規劃以藍綠空間為骨架,隨行就勢布局生態、生產、生活功能,構建“一心、兩帶、三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和產城融合的功能布局。在萍河河口處結合軌道站點集中布局商業商務、科創服務、公共服務、文化娛樂等城市核心功能,形成與起步區隔水相望的組團濱水公共中心。南部科技創新產業片區布局三個科技創新和產業研發小鎮,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打造生物科技創新高地。北部和西部生態居住片區依托水系綠廊建設規模適度的居住社區,社區中心和濱水地區功能混合布局,與產業創新功能進行有機結合,實現職住均衡。
組團公共中心意向圖
以人民為中心,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社區—鄰里—街坊”三級空間規劃體系和社會治理層級相銜接,構建層級合理、全齡友好、便利共享的城市生活圈。圍繞“基因街坊”這一基本生活單元,結合街坊人口結構,整合居民日常生活最高頻使用的設施與場所,差異化配置“十全十美”設施,實現高質量、人性化的公共設施供給。以分級配置、均衡布局、慢行聯系為原則,建立多層次便民綠地公園體系,實現居民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建立“公交+自行車+步行”的綠色出行模式,營造舒適宜人的綠道環境和完善的騎行、步行系統,并依托綠道打造安全無障礙的學徑網絡,為居民提供舒適宜人、綠色便捷的人居環境。
綠地系統規劃圖
三、傳承中華營城理念,塑造詩意山水、水城共融、創新風尚的淀泊小城特色
臨淀濱河、林田環繞的環境特征使寨里組團具有獨特的個性,中部河流由萍河口向南蜿蜒至濕地和白洋淀,水系綠廊連接外圍森林和田園,城市密度由中心向外逐漸降低,形成城淀相望、疏密有度、靈動自然的景觀格局。寨里的空間與環境規劃追求的意境是輕松幸福、詩意山水的生活,人們在這里可邂逅、可聚會、可觀鳥、可休閑。規劃通過基準高度管控城市空間,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在45米以下,嚴格控制濱水區建筑高度,塑造層次分明、綠樹掩映的城市形態和輪廓舒展、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
臨淀界面意向圖
以萍河生態休閑景觀帶、中部濱水活力景觀帶及水系綠廊為骨架,通過綠道串聯公園、主題街道、廣場、文體設施,構建層級清晰、連續貫通、環境優美、安全舒適、活力共享的公共空間體系,滿足市民的多元需求,提升城市空間品質。萍河生態休閑景觀帶結合萍河堤形成集游覽、休閑、文化、展示、運動于一體的郊野公園,創造親水宜人、舒朗活力的濱水體驗。中部濱水活力景觀帶設置市民文化中心、圖書館、體育館等重要公共設施,以及豐富的親水活動設施,形成具有活力和多樣人文體驗的帶型公園。
萍河生態休閑景觀帶意向圖
中部濱水活力景觀帶意向圖
傳承中華營城理念,塑造水城共融、生態宜居、創新風尚的風貌特色。生態居住片區強化與外圍生態空間和內部水系綠廊的相互滲透,居住街區建筑布局形式疏密有致,街道、廣場、院落等尺度親切宜人,形成安靜怡人的生活氛圍。組團公共中心區、站點綜合功能區、創新產業街區等重點地區塑造富有標志性的建筑組群和特色場所,形成具有識別性的獨特城市肌理和連續活力的濱水臨淀界面。南部科技小鎮突出簇群式建筑空間形態,以小體量、多層建筑為主,注重與綠色開敞空間的相互融合,塑造開放包容、環境優美的臨淀小鎮風貌特色。
臨淀小鎮意向圖
四、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面向未來的數字智能城市
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寨里組團將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納入雄安新區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實現生態保護、用地和建設規模、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地下空間開發、城市設計等管控內容數字化,實現多規合一、系統集成、數據互通共享,并推進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周期互相促進、良性互動,實現規劃高質量實施。
先行布置智能基礎設施,全面推動智能技術在城市生產、生活、生態各方面的深度應用。重點建設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網絡通信設施,構建城市傳感網絡和統一接入、統籌利用的數據融合共享體系,形成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相互映射、虛實融合的數字鏡像城市,實現現實城市與數字城市、智能城市協同并進發展。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