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新區啟動區一季度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中,一座單體公共服務建筑引人關注,這就是啟動區大學園圖書館。
項目現場是一個挖了10米深的大坑,四周護坡經過混凝土澆筑,堅實而平滑。“這個基坑屬于深基坑,采取了多種支護方式,保證四周更加牢固。”中鐵建工啟動區大學園圖書館項目經理梁騰表示,基坑將鋼筋網片、土釘墻、錨索等幾種專業支護方法都用上了,從打基坑開始,確保工程達到優質。
雖然施工剛剛開始,四周還是曠野,但工地入口的測溫門卻在第一時間安裝到位。
“疫情形勢嚴峻,防控絲毫不能松懈。一手抓防控,一手要加快生產不停步。”梁騰稱,為此,項目部從嚴從細從實守好各道防線,實行“只出不進”制度,緊盯施工現場、項目部、生活區等關口,每天落實消毒、通風工作。
同時,強化“第一時間、第一落點”管控,落實“四查四問”詢查機制,實施“紅、黃、綠”分區塊管理,確保風險人員全程閉環管控,做到“人、物、環境”同防。“跑步進場,積極做好各階段施工部署,配齊配強管理團隊,科學編制施組方案,合理調配生產、物資資源,快速形成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梁騰表示,他們與各方建立高效協調的溝通機制,確保優質高效完成各項施工生產任務。
4月6日,項目技術人員鞠青春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施工現場,手持測量儀器,圍繞周長幾百米的基坑測量位移、變形等狀況,項目部將在第一時間采取穩固措施。“啟動區的工程都是重點,上級要求我們必須從開始就牢固樹立精品意識。”
該項目相關負責人用“4精”來概括對于建設圖書室的高質量追求:精心精細精致精品。面對施工道路受限、環保要求高、深基坑等諸多不利因素,他們一次性通過支護樁、支護、樁基首件五方驗收。
“圖書館設計遵循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總體要求,打造‘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風貌,塑造出既有中國古典建筑神韻又具現代氣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氣的標志性綠色建筑。”雄安集團公共服務公司項目負責人劉志遠表示,這座承載著學子乃至其他讀書愛好者夢想的圖書館有諸多創新之處——
在形象上,它秉承中國傳統建筑的三段式構圖,立面設計以簡牘為意向,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建筑底層猶如翻開的書頁,承托起簡潔大氣的主體體量。
在安全性方面,設計運用連梁阻尼器作為有效的消能減震技術,可顯著提高建筑結構體系的抗震安全性能。
在舒適性方面,中庭的節能天窗系統和外幕墻的可調節外遮陽系統,營造出舒適綠色的室內光環境。
劉志遠表示,節能天窗選用多層中空夾膠安全玻璃,將頂部自然光線引入室內的同時,保證墻體門窗等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特別是可調節外遮陽系統,選用智能化金屬梭型百葉,可根據室外光環境主動調節遮陽方向,為室內閱覽場所提供舒適的自然光環境。
“試想將來有一天,當你坐在這樣的圖書館里,遨游于知識的海洋,單單那隨日光轉動的‘百葉墻’,也不失為一道風景吧。”劉志遠說。
這當然只是它的“面子”,“里子”的妙處更加值得稱道。
“未來,啟動區大學園圖書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而是一個采集、存儲、傳輸、分析海量數據的文化綜合體。”雄安集團公共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著力提升圖書館的數字化存儲空間、計算能力、網絡傳輸速度等基礎條件,從而構建超高性能網絡基礎設施,包含智能化樓宇等數字樓宇基礎設施、云計算環境等網絡基礎設施、大數據融匯體系等數據技術設施。
“高大上”是它的功能標簽,此外它還是一座親民的休閑閱讀場所。
在選址上,圖書館周邊公共交通發達,用地緊鄰地鐵換乘站和城市公園,可為公眾提供教育、文化、休閑一體化的便捷生活體驗。
啟動區大學園圖書館項目以“開放合作、共建共享、前瞻設計”為原則,除了主要服務大學園片區師生、科研人員外,還承擔著服務周邊市民的使命,著力打造綜合型現代化圖書館。在全面支撐雄安新區高校建設、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同時,為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科技信息支持,也為居民終身學習和素質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啟動區大學園圖書館在服務雄安發展戰略需求、高端高新產業建設、高等教育發展,搭建科學技術交流平臺,凝聚產教研各方力量,進而推動融合發展、協同創新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雄安新區教育科技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雄安新區啟動區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