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綜合服務中心(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著力引導科研創新平臺向啟動區布局
2022年7月6日,科創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有序進行。科創綜合服務中心(一期)是雄安新區啟動區科學園片區的標志性建筑,主導功能為重點實驗室及其配套辦公,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科技創新平臺和科研機構。河北日報記者李東宇攝
從白洋淀大道拐上新開通的雄安新區啟動區北部干道海岳大街,東行約5公里就到達了科創綜合服務中心項目,一期工程5萬余平方米的三棟樓已經封頂。這里是雄安新區啟動區科學園片區標志性建筑,項目共分三期完成,建成后,將引導在京科研機構創新平臺有序向雄安新區布局,形成國家科研機構與區域創新協同發展新模式。
7月6日16時,中鐵建設項目執行經理李陽正在施工現場指揮調度,“老李,你們班組每個人的防暑用品需要補充嗎?要注意避開高溫干活,安全第一。”李陽不停囑咐著。
科創綜合服務中心項目位于啟動區科學園片區東部門戶區,之所以稱之為門戶區,是因為它處于海岳大街與京雄高速啟動區出口兩條主要干道交叉口不遠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主導功能為重點實驗室及其配套辦公,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科技創新平臺和科研機構,同時為科創產業園區建設提供配套服務保障。
一期工程包括科學創新中心、信息技術創新中心、綜合服務中心三棟建筑,形成一個U字形,面向城市綠地。地上各棟建筑既獨立又相互聯系,使整個科創綜合服務中心的功能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未來,通過跨地塊的平臺連接,讓三期各單元可以實現整體串聯,形成一個內部互通的整體科創園區。
據了解,作為重點實驗室,科創綜合服務中心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支撐雄安新區形成全球創新高地、滿足服務雄安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
科創綜合服務中心(一期)項目自2月25日正式開工,從5月進入結構施工,僅兩個月就實現了三棟建筑全面封頂,其間還經歷國內疫情防控的嚴峻時刻,殊為不易。
“工人來自山東、陜西、河南、四川、云南等地,高峰時用工600多人,我們租用大巴車,點對點將工人運過來,克服了重重困難。”李陽表示,工地實行實名制,從施工現場到生活區兩點一線,進出刷臉,一周兩次核酸,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設法加快進度,使得項目得以如期按照節點進行。
規劃設計上,該項目將打造“集聚生長之態、共享復合的新科創園區,通過空間的不斷變化及串聯,合力打造屬于雄安啟動區的未來科創共同體。”
“項目定位為專家會客廳,以重點實驗室及配套科研辦公為主要功能,同時配以相應的開放型科研服務及綜合公共配套功能。通過打造共享復合的立體空間,提升各個空間的使用效率,從而釋放出更多具備彈性生長特性的共融空間,且融于自然,可有效適應未來城市的發展需求。”雄安集團公共服務公司啟動區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延續原有城市設計特點、城市關系和控制性風貌基礎上,針對城市設計建筑體塊體量、標準層功能及建筑室內外關系進行重新梳理及整體優化。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積極通過智慧工地應用,打造高標準、高質量工程。通過自主研發的“156智能建造信息平臺”,將施工管理、勞務管理、物料收發管理、現場調度、系統監測等有機融合,實現不同業務數據間的融會貫通,為實時掌握施工現場信息,實現問題預警、指揮決策提供有效管理依據。
在該項目信息化展示中心,三維建模的各道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樣板清晰呈現在屏幕上,有墻柱梁板鋼筋、主體結構樣板、砌筑樣板、屋面樣板等十幾種模板展示。點擊進去,呈現出三維立體360度模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順序也進行步驟分解,看后一目了然。
“我們要求班組長體驗各自負責的流程,熟記于心,帶領各自班組高效率高質量施工。”該項目生產經理張志峰表示。
據李陽介紹,通過AR樣板工藝模擬和BIM手段,將工程采用的施工工藝、材料等進行作業面模擬施工分析,從而實現對細部構造質量隱患的點對點擊破,幫助技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迅速找到問題原因,提高建造質量和生產效率。
建設者們還將智能技術應用到安全生產中。該項目在現場安裝了智能塔吊可視系統和遠程視頻監控管理系統,通過智能塔吊可視系統,對塔吊施工安全作業進行三維立體防碰撞和超載超限預警等。遠程視頻監控管理系統則能夠幫助管理人員通過電腦端、手機端遠程實時監控現場施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
據悉,科創綜合服務中心項目預計于2023年9月竣工交付,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國家科研機構與區域創新協同發展新模式,推動雄安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河北日報記者張偉亞)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