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襄都區“共享管家”破解老舊小區“失管”難題
——辦好急難愁盼事基層走訪③
“曾經典型的‘老破小’,環境‘臟亂差’,社區配套及停車位都沒有,如今物業24小時值班,車輛各歸各位,大門口還裝上了人臉識別……仿佛成了新小區,現在房價也跟著漲了呢!”10月9日,家住邢臺市襄都區南長街辦事處交通局宿舍的曲洪濤說起小區的變化,一臉興奮、滿意。
2016年,42歲的曲洪濤為了上班方便,在交通局宿舍買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當年買下這個二手房,半年后就后悔了。”曲洪濤對改造前的小區記憶猶新,“那時候,最擔心下雨,雨大一點,水會從外墻裂縫滲進屋里,樓下的路積水嚴重,一出去就是一腳泥。”
“外來戶”曲洪濤煩惱不斷,67歲的“原住民”劉小英感觸更深。“小區沒有物業,樓與樓之間都是垃圾,蒼蠅滿天飛。盜竊案更是時有發生,有一戶一個月內竟被偷了3次。”
作為邢臺市的老城區,襄都區老舊小區多、獨樓散院多,不少小區處于無物業管理狀態,街道使出渾身解數,可老百姓還是不滿意。
“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較差,且多數規模較小,單獨管理和日常維護成本較高,加之小區居民花錢購買服務意識差,物業公司往往不愿接手老舊小區這一‘燙手山芋’。”邢臺市襄都區住建局副局長席忠生坦言。
如何改變失序的社區面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襄都區住建局創新推行“共享管家”機制,并輔以多重幫扶措施破解物業入駐難。具體操作中,按照“物業打包管理”理念,以街道辦事處為單位,將所有無物業的老舊小區一并整合給一家物業公司實施管理服務,在保潔、秩序維護、維修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合并實現“大物業”集中管理。
同時,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對全區336個老舊小區進行了全覆蓋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實現“舊貌換新顏”,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也為“共享管家”的進駐打下了基礎。
“老舊小區下崗職工多、老人多,普遍收入不高,物業服務和群眾需求存在偏差,因此,我們引導物業公司結合運行保障成本,推行差異化服務,為不同小區的居民制定多元化、不同需求的服務標準。”席忠生介紹,物業公司制定了每平方米每月5角、3角和每戶每年180元、150元、108元包年五檔收費標準,相應提供不同服務項目,讓居民“按需點菜”“先嘗后買”。
河北諾華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進駐南長街辦事處后,為小區出入口裝上智能道閘,實現“刷臉”進出;居民家中跑冒滴漏,一個電話,物業快速上門維修……為方便收集居民意見,物業設置了意見箱,每周由樓門長匯總上報。收集了一個月,點贊攢了一籮筐。
社區干部不放心,隨機走訪了100多戶,居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行啊,這物業還挺能干!”
隨著服務的開展,物業經理張勇環也見證了新變化:“你想象不到,過去收物業費有多難!現在可不一樣了,這次不到一星期就收齊了八成物業費。”
如今,沉寂多年的交通局宿舍又響起了裝修聲,搬走的住戶“回流”了。“俺小區物業費雖然低,但服務真好,現在環境好、治安好,想住進來還得排隊咧!”曲洪濤說。
為使老舊小區的公共事務得到長期有效管理,結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襄都區積極探索以黨建為引領,成立由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三方代表組成的物業管理委員會,搭建起物業公司和業主交流溝通的平臺,制定居民公約和物業服務方案,明確規范雙方的權益和義務。
前不久,劉小英被推舉為交通局宿舍業委會主任,直接參與物委會工作。“不用爭、不用吵,鄰里之間有疙瘩,對物業有意見,在物委會的組織下,業主、物業、社區三方代表,坐在一起聊一聊,許多問題便找到了解決辦法。”劉小英說。
“委員會既監督物業公司服務質量,又溝通業主幫助物業公司獲得更多支持和認可,特別是針對較易產生糾紛的資金問題,建立公款賬戶,實施公共資金信息透明化,許多矛盾得以化解。”席忠生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27個老舊小區引進“共享管家”,接下來將把這一機制推廣到轄區所有老舊小區,讓更多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適。
■記者點評
群眾呼聲放心上 民生實事抓到底
小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百米”。一些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環境“臟亂差”,是居民的“心病”,也是社區和城市治理的“頑疾”。解決老舊小區“失管”難題,既要順應市場規律,又需要政府主動作為。
群眾呼聲放心上,民生實事抓到底。邢臺市襄都區積極探索“共享管家”機制,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引導物業公司推行差異化服務,讓居民“按需點菜”“先嘗后買”,增強了居民花錢買服務意識,解決了物業公司“不愿接手”“留不住”的問題。實踐證明,“共享管家”在破解小區安全隱患、鄰里糾紛、環境整治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難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真正讓社區居民服務提質升級。
“服務什么、怎么服務,小區住戶說了算。”像這樣用情用力辦實事,就一定能收到讓群眾滿意的效果。 (王璐丹、劉冰洋)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