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彩排前,馬蘭花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準備上場。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圖②:在國家體育場后臺,馬蘭花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與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前排中)合影。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攝
圖③:鄧小嵐(右一)指導學生彈奏樂器。資料圖片
太行山山間,一輪由灰色磚石砌成的“月亮舞臺”(因舞臺與背景墻都呈半月形,故而得名),一半背靠青山,一半延伸至山麓下的水池,三五成群的孩子,站在舞臺上深情地彈琴、歌唱。
這個月亮舞臺,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馬蘭村的“音樂谷”;這些唱歌的孩子,是馬蘭花童聲合唱團的成員。今年2月,他們穿著虎頭衣、虎頭鞋登上了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舞臺,用希臘語唱起奧林匹克會歌《奧林匹克頌》,宛如天籟降臨,驚艷四方。
歌聲飛向世界,夢想源自大山。圓夢冬奧后,孩子們的生活有了不少新變化,阜平縣也擦亮了一張“音樂名片”。“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本報采訪了合唱團的孩子和指導教師,讓我們聽聽他們的故事。
“把山區孩子發自內心的快樂展現給世界”
“孩子從北京回來后,變化可大了!”
梁林芳是馬蘭花童聲合唱團成員白音暢的媽媽,她一直記得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直播時,全家人一起緊盯著電視屏幕的激動心情。“我一下就看到了女兒,全家人都高興得不得了。”
今年1月初,8歲的白音暢離開家,跟隨合唱團的小伙伴一起到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演出的封閉訓練。當時,作為母親的梁林芳感到既驕傲又擔心。“這是孩子第一次出遠門。我原以為她待不了兩天就會哭著回家,結果沒想到她能堅持到最后。”
演出結束后,白音暢給爸爸媽媽帶了“冰墩墩”做禮物。一進門,她就抱著許久未見的媽媽講起了在北京的見聞。“北京好不好?”“好!北京有鳥巢,有高樓,有好多好吃的……”家人讓孩子再唱一下奧林匹克會歌,白音暢立刻跑到客廳中間,認真地大聲唱起來,跟正式演出時一樣左右搖晃著身體。
孩子的開朗活潑,讓梁林芳十分驚喜。“從前她性格害羞、內向,見了生人直往后躲。但參加了合唱團,到北京見識了大場面以后,就像變了一個人。性格越來越大方了,生活上也更獨立了,每天自己梳頭發、洗襪子。”
孩子的變化,離不開幾個月來合唱團教學團隊的努力。
“去年10月,新組建的馬蘭花合唱團開始集中訓練。最初,孩子們普遍沒有自信,訓練過程困難重重。”阜平縣城南莊鎮夏莊學區中心校校長劉凱告訴記者,在語言上,孩子們要學習從沒接觸過的希臘語;聲樂上,奧林匹克會歌音域寬、旋律復雜、變化音多,對專業合唱團來說也有難度;同時,孩子們還得兼顧學習,文化課不能落下。“別說這么大的舞臺,之前很多學生連學校內的表演都沒參加過。為了讓孩子們放松,表演時不拘束,表情自然、舒展,老師就告訴大家,要去享受音樂。”
為盡快提高孩子們的合唱水平,河北保定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委派了四位老師加入指導團隊,王金山是其中之一。
“老師們想了許多辦法,幫助孩子們在游戲中解決問題,在快樂中歌唱。”王金山舉例說,為了糾正孩子們咬字前后鼻音不分的問題,老師們先教大家說繞口令,“會燉我的燉凍豆腐, 來燉我的燉凍豆腐”。“孩子們震驚極了,覺得‘哇,太好玩了!學唱歌怎么像學相聲一樣!’”
針對童聲音域狹窄的問題,老師們又采用了各種游戲教學、模仿教學的方式,來調整大家的聲音狀態。“給小朋友講哼鳴練聲,他們是聽不懂的。老師就告訴孩子,想一想蚊子怎么叫的?能不能學一學?比一比誰學得更像?這樣孩子們的學習欲望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再學學狼叫、小貓叫、小狗叫,孩子們就逐漸掌握了不同的音量、不同的發聲位置。”王金山告訴記者,游戲教學既解決了孩子們合唱中的技術難點,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生態的“天籟”的感覺。
就這樣,合唱團的孩子們漸漸愛上了音樂。盡管他們當中最大的才11歲,最小的只有5歲,但在幾個月的訓練中,沒有人叫苦叫累,反而都覺得很高興,說“希望一直練下去”。
“2020年初,阜平縣脫貧了,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希望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上,把山區孩子發自內心的快樂展現給世界。”合唱團指導教師之一、阜平中學音樂教師蘇志艷驕傲地告訴記者:“我相信每個看過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人,都會被馬蘭花合唱團純真、質樸的童聲打動。我們的孩子演唱時,眼睛都在發光,真的像是山溝的夜晚里才能見到的那些星星,格外耀眼、明亮。”
12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